新春临近,处处高挂灯笼,弥漫着欢乐的气氛;家人朋友欢乐相聚,喜迎农历新年的到来。可你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、舞龙舞狮、贴春联、喝酒守岁吗?给你说说春节的习俗或元素,看你懂得多少。
1. 红色辟邪添喜庆
古时候有一种叫“年”的怪兽,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。有一年,一位老人家的家门上贴着红纸、 燃烧竹子、挂红灯笼,结果安然无事。从此每年除夕,家家贴红对联、燃放爆竹、挂红灯笼,营造烛火通明的样子以阻吓“年”。穿红衣、在家摆放红色饰物都被认为能趋吉避凶,红红火火,家庭才会兴旺。

2. 守岁过年关
知道了“年”肆虐的时间,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“年关”, 每到这一天晚上,每家每户躲在屋里吃“年夜饭”。吃过晚饭后,大家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,这逐渐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惯。古人喜欢在过年时喝酒,尤其是除夕, 守岁时都要喝酒。这时候与家人相聚一起享用美食,也是幸福快乐之事。

3. 舞狮象征祥瑞
传说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座骑,与“四灵”之一的麒麟一样,同是辟邪去恶的灵兽。因此,每逢喜庆之时,人们总爱舞狮,祈求平安大吉。在舞狮的最后狮子要去采青,在广东话中青就是生菜也就是生财,所以舞狮也被认为是能够逢凶化吉带来财运的象征。

4. 贴春联求福运
相传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荼、郁垒两个神,所有的鬼都害怕二人。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,放在自家门口,以避邪防害。后来,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、郁垒的名字,以镇邪去恶。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“桃符”。到了宋代,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,表达自己美好心愿。
5. 福要倒才有福
据说,“福”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。有个家丁因不识字而误将大门上的“福”字贴倒了,恭亲王十分愤怒,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,说:“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,如今大福真的到(倒)了,乃吉庆之兆。”他一高兴,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丁。之后,为了体现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祝愿,也将“福”字倒过来贴,表示“幸福已到”。

6. 剪纸吉祥美满
剪纸早在中国汉、唐时期用来作为装饰品,民间的妇女还以剪纸作头饰。剪纸大多是贴在窗户上,所以也称作“窗花”,期望吉祥避邪。每逢新婚喜庆或新春期间贴上剪纸,节日的气氛更浓郁。
7. 人日吃拉魂面
源于古代中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后,女娲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 时至今日,也有习俗说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,要在家团聚,并要吃“拉魂面”(长面),寓意人日一过就要准备春耕生产了,吃拉魂面就是把心收回来,准备春耕生产。

8. 玩牌打麻将的传统意蕴
春节期间玩牌或打麻将不仅能增进亲情,也让大家体会传统文化之美。麻将中的东西南北体现了“和”中的对称,麻将牌型体现了阴阳相和;每个人按照规则出牌、吃牌、胡牌,遵循着规则的同时又跟随着秩序,体现出“礼”,这都是麻将蕴含的传统意蕴。

而扑克牌这种消遣游戏,据说是按照宇宙运行的规律制定的,蕴含宇宙的奥密:52张扑克牌代表着52个星期、扑克牌里的4个形状象征四季、每个形状共有13张牌是因每个季节会维持13个星期;一天有白天和黑夜,所以也有二色。再来,若将J当作11点、Q当作12点、K当作13点、小王当1点,那么53张牌点数的总和正好等于365点,代表着年共有365天。